只是唏噓。這是一本講述一個女人一生的故事,也是本關於一個愛閱讀的女孩的故事。書前頭的這句非常吸引我:「整整二十年,從七歲到二十七歲之間,索涅奇卡不間斷地閱讀者。她一讀起書來就像陷入昏迷狀態,直到讀完書的最末頁才會清醒過來。」這豈不就像是一般愛書人的樣貌?

看書增廣女主角的世界,卻未曾帶給她任何改變,仍舊住在閉鎖世界的男女情愛關係,原該是渴望相互理解的因書相遇的情愛關係,若依然如通俗劇般上演著女性走入婚姻的孤寂與犧牲,甚至還多了點背叛。不過,別以為窩在書本世界的女孩就會不一樣,幻想破滅後,就會有更不同例如包法利夫人那樣的舉動。不,她只是認命。

lud

文章標籤

管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運用具體疏離的效應進行療癒。阿根廷婆婆與她的老洋房隔離在現實世界之外的怪異、老舊卻守住老時光。將死亡的點及其之後,隔絕在外。剩下的是,回憶與理解。父女在洋房中的世界和解,相互和解、與死亡和解、與生命和解。接受並帶著愛往前走是作品傳達出來的療癒核心。

aruzenchinbabaa

文章標籤

杜苡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還算不錯的作品,將納粹對動物的態度刻畫在作品中,延伸到納粹對人,以及人與動物的對照與對等特性,以上這些來描述二次大戰波蘭華沙動物園園長以及園長夫人。舉動非常勇敢,這是不需懷疑的。但我想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書寫,作品固然詩意,也透漏出哀傷、緊張的成分,但忽快忽慢的筆觸會感到沈悶疲乏。整體來說,是一本瞭解從未在正史或是一般屠殺史中看到的,人類情感良善真摯的那一面。

zoo keeper
文章標籤

管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村上春樹善於運用fiction的特質,從創作中層層的真實/虛構交互穿插,角色之間故事性的重疊與相互指涉,將一本短而輕的作品,用非常靈巧的形態,創作出一個更為繁複、多樣的後設文本。讀者在恍然虛實當中,試圖抓住風的影子,傾聽迎風而來的輕輕絮語,聽到那似乎、應該發生過的,關於我、鼠、女孩的回憶。這又是情感面上最能引起讀者內心的激盪。從情感面描述,到虛構面的指涉,真實、虛幻、遁佚、回溯之間,來回穿梭徘徊,這是《聽風的歌》魅力所在。

風の歌を聴け

文章標籤

管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輕文學、輕推理類型的作品,是一本容易讓書蟲入迷的作品,特別就對書籍版本考究接近狂熱的讀者,應該會非常喜歡。光是讀到那些書籍的版本史與作者歷史就也挺精采了,還有我真的也沒注意到文庫本有哪些現在有夾書繩的,這些都可以在此作讀到作者如何將他們編織進故事裡頭,延伸出其他的人情故事,但原則就是將它「輕」化,別太嚴苛。算是很適合很閒暇的下午茶時間的閱讀作品。

biblio

文章標籤

管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作品是建立在書與人,藏書的建構與解體,人心的掏空與解放來談的。筆法簡單,在探索病態的執迷時卻又像是走進神秘的隧道般誘人。以寄書人身分與對那本書外表的好奇展開的追尋之路,當中卻不停地對自己本身所依傍的信念產生動搖,這可說是信念的解體與對書本這東西的概念解體。而應運而生的是夢魘般的頓悟,是愛與恐懼相生的狀態,從中思考認同的原屬。原本我們讀書或許是在找尋同伴,在當中尋獲熟悉的記憶與自我認同,可最終這樣的渴求,卻又朝相反的方向發展。一種矛盾並存的狀態,是作者對書與人的關係做出最迷離的詮釋。

house-paper

文章標籤

管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與預期不同的科幻推理。情節上是屬於典型家庭鬧劇,架構上用了角色掉入時間蟲洞對謀殺案進行調查、探索、並且趁機改變命運。因為這樣的設定,可預期是會以喜劇收場,最後沒有殺人案件。作品氛圍也正符合這種comic tone. 整體而言,算是一本瘋瘋、傻傻、funny的作品,消磨時間倒是不賴。

若順著主角想法漏洞走,想必著了作者的道,讀到後來可會驚喜連連。若是看穿主角混亂的想法,就也失去閱讀的樂趣,最後也發不出「へ〜」驚訝之語。

西澤保彦
文章標籤

江欣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危險與快感間遊走,是出於純粹癖好而扒竊的反社會人格角色在確認自身存在的依據。一個反悖的舉動。一面確認自己是邊緣型人物,超越自己個體自由的約束,一面滲入他人自由的領域。當這樣專屬自己的存在,卻受無形大手擺弄,他是要逃,在「逃的形式」與宰制的網絡,纏綿。個體不再是過去那個。存在也變得不那麼純粹了。

tao.jpg

文章標籤

江欣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建立在虛構的虛構中的作品,基本上就像波赫士過去的作品那樣,迷宮形式的探索作者、讀者、創作之間的關係。某天來了個陌生人賣主角一本書,無法估量頁數,頁數又像魔鬼符碼般詭異,沒有一定次序,跳著,亂著,四處出現。主角耽迷了,也被困在裡頭,深怕這樣稀有的書被奪走,到後來卻也被這書綁著,不只被physical book綁著,還被這本惡魔之書的魂捆住。

這本「無限之書」,是永恆之書,一次翻頁,一須臾,也是一個創造。這是解讀作家創作的根源,也透漏出作者對於時間、寫作、生命的看法。滲透讀者的,卻像謎團般的閱讀,究竟要怎麼閱讀這樣的作品,或許就像每個人都在試圖抓取人生的完整,到頭來卻只有那須臾片段罷了。「沙之書」是個有趣的作品,究竟是聚沙成塔還是變成一盤散沙,還是像是詩人布雷克那說詞「一沙一世界」To see the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? 倒是值得玩味的。

buksand

文章標籤

管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美麗漂亮的詞彙堆砌出極浪漫的氛圍,這是《玫瑰花嫁》優於白色約定之處。誰不渴望浪漫美麗的愛情呢?只是太過浪漫的玫瑰花嫁卻招搖過度,浪漫得滿了。滿過頭就是通俗,通俗不是不好,只是設定在一個侵略性過頭、自我中心、又看似浪漫過度的「艾瑪」身上,就無法引人憐惜。不是都說浪漫天真的女主角應該要討人喜愛嗎?少了白色約定的情感細緻,此作只能當成算是過渡之作,是要期待第三部會更好。整體氛圍當然就是浪漫,但浪漫到連擁有浪漫愛情的讀者都無法苟同,就不能說是成功。雖然如此,文字還是挺美,挺好的。最後一提,書中出現一些髮色上的bugs,姑且當成女主角頭髮不斷染色,造成的差異。

bed of roses

文章標籤

江欣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